我国造纸工业经过“十五”、“十一五”的超高速发展,成功解决了供给短缺这一历史难题,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,并成为世界纸与纸板产量和消费量第一大国之后,在“十二五”进入了战略转型期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在改善原料和产品结构、优化产业格局、提高资源利用水平、节能减排、环境保护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,《造纸工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中的淘汰落后产能一些具体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。应该说,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走低、生产消费减速、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背景下,我国造纸工业所取得的这些成绩,是难能可贵的,值得肯定,也为“十三五”进一步的调整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创新驱动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,经济韧性好、潜力足、回旋空间大,但一些趋势性变化也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。新常态下的中国造纸工业无疑也正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。产能过剩、需求不振、环保标准日益严格、库存增加成本上升、同质化竞争严重、国际贸易摩擦频繁、利润空间压缩等新老问题,给造纸企业带来了普遍的生存和发展重重压力。“优胜劣汰、适者生存”是市场经济的“丛林法则”,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时,更好地认识它和适应它才能生存和发展。适应新常态,首先需要多一些耐心、多一份韧性,就像驾驶一辆刚刚从高速公路下来的汽车一样,要摆脱“换挡期”的焦虑,避免“速度情结”,不急不躁,顺势而为。增速高一点或低一点并不重要,关键看运行质量,从数量主导转向质量主导。适应和引领新常态,更需要开拓创新的“新思路”。事实上,新常态的关键在于一个“新”字,正是这个“新”字,让看似波澜不惊的“常态”之中蕴藏着“新”的变革和机遇。因此,应对“新常态”的首要方法就是要更新思维、智慧和理念,积极调整,主动变革。无论是整个造纸产业还是某个企业,要更多地从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。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《造纸工业发展“十二五”规划》中期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我国造纸工业存在的突出“软肋”之一,还须下大力气推进。因此,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,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提质增效、走出困境的必要手段,也仍将是我国造纸工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。
在新常态下,发现和把握新机遇,需要大视野和微观察。思维和智慧的拓展空间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视野的广度和深度。新常态下,遇到多种挑战,也迎来新的机遇,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,将帮助我们更快地寻找到和更准确地把握到新的机会。具体到造纸工业而言,作为一个产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,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,而全球化的价值链布局也将实现资源更优化的配置,这些都被业界普遍的认识,也已被跨国巨头们的成功所证明。而现在,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,大数据和云数据时代的到来,能方便快捷地帮助我们极大地拓宽视野,也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观察和分析。只要我们愿意看得更远、看得更细,我们便能够将更多地实现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,与跨国巨头们竞争合作,参与全球市场竞争,也将更好地熟悉和了解上下游产业链的变化和需求,来更有的放矢地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、价值链的创新、组织结构的创新,从而发现和创造更多地机遇。